广西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成果

团结奋斗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来源: 广西日报  |   发布日期: 2024-01-08 09:00   


2023年12月30日,柳州市举行首届“同心筑梦 ‘笙’声不息”芦笙比响大赛,以芦笙舞和芦笙比响等形式,展现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幸福和谐、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

“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作出重要指示。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在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上奋发有为,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全力保障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定不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凝聚精神力量,形成了上下同心、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格局。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3年12月27日,防城港至东兴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越边境城市东兴市结束无铁路交通历史。

“通了高铁,东兴可直达南宁,再也不用转车,比以前方便、快捷、舒适多了。”坐在平稳的高铁列车上,68岁的京族独弦琴艺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春发,不由露出了灿烂笑容。

防东铁路的开通运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形成广西全面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23年1月1日至12月28日,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510万人次,口岸验放出入境旅客数居广西首位,居全国沿边口岸第一位。

在黔桂巍峨的群山之间,贵南高铁高速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

贵南高铁全长482公里,沿线分布着壮族、瑶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随着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武鸣沃柑”主题列车开启了“甜蜜之旅”,将武鸣沃柑远销全国各地;都安瑶族自治县融入南宁‘半小时城际高铁交通圈’,旅游业持续火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香猪、香牛、香鸭等特色产品,跨越山河“香飘万家”……

“这是一条团结线、幸福路,有力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河池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履伟表示。

“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行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深化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广西提出2024年经济“1+4”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让各民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一个也不掉队。

心手相连,团结奋进,“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南宁市聚焦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柳州市强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监管和使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促进共同富裕;桂林市推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与“三交”工作相互促进,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北海市大力发展向海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钦州市开展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九个突破行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梧州市聚焦岭南文化、六堡茶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等方面总结提炼梧州经验,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型故事……

打好“东盟牌”,做足“边”文章,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试运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口岸北仑河二桥客运功能启用;崇左—爱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越爱店—峙马口岸货物通道实现“两进两出”;宁明县打造万亩富硒花山小龙虾养殖、万亩坚果种植基地……贸易旺、旅游火,产业兴、边民富,一幅繁荣富裕、团结和谐、开放包容的壮美图景,正在祖国南疆徐徐展开。

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

冬日的南宁,依然暖意融融。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文体活动室的公益课堂区域,社区居民一笔一画练习着书法;在艺术共享空间区域,各族居民跟着志愿者一遍遍唱起新民歌;舞蹈室里,大家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举手投足之间洒下欢声笑语。

“作为多民族聚居社区,这里的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服务好辖区各族群众,让社区成为一个温暖团结有爱的大家庭。”蟠龙社区党委书记刘雁琳表示。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发展进步的基石。

2023年,广西成功举办隆林各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和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隆林、富川各族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砥砺奋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团结持续巩固,成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生动实践。

2023年,国家民委命名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广西桂林、北海、百色、贺州等4个设区市,兴安等6个县(市、区)共22个地方和单位上榜,数量和质量创下历年之最。

202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命名295个地区(单位)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目前全区已有2889个地区(单位)获命名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进一步激发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热情。

自治区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成果,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全面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元旦小长假期间,北京西单北大街的蒙藏学校旧址,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广西体验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吹芦笙、抛绣球、唱山歌、打油茶、品美食……广西体验区从2023年10月举办展示活动以来,精心设计各民族喜闻乐见、体现共同性、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广大游客亲身感受中华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广西篇章的独特魅力。截至目前,广西体验区现场参观人数已突破9万人(次)。

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广西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引领,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3年7月,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工作站在兴安县灵渠博物院正式揭牌。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是我国各族先民共同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灵渠的开凿,拉近中原各民族与岭南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见证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灵渠博物院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让广大游客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在广西的时空印记。目前,桂林市已启动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效推进灵渠文化遗产的保护。

2023年12月30日,“鼓动八桂 声震九州——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在自治区博物馆开展,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多维度营造观展沉浸感、体验感和互动性,展示广西古代铜鼓文化的千年辉煌和深远影响;同时,在自治区博物馆的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区,镇馆之宝——翔鹭纹铜鼓引来众多游客拍照打卡。铜鼓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广西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纽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当重要节庆,在广西的民族村寨,铜鼓依然会被敲响。

近日举行的自治区党委新闻发布会指出,广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三个共同愿景”之首,纳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目标任务体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大力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持续提升“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传承保护铜鼓、壮锦、风雨桥等民族文化瑰宝,阐释八桂大地“团结基因”,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广西故事,推动“五个认同”和“四个与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表示,广西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注重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边关文化等融合发展,以文旅融合推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